實驗器材
- 麥克風一支
- 蜂鳴器一枚
- 圓形轉盤(建中實驗室)
- 筆電一台(裝好聲音處理軟體,並確保可以連上麥克風)
理論部分
整理一些會用到的物理公式、名詞等。在小論文中,我們總共做了角度對頻率的關係圖,以及頻率對時間的關係圖,我們在實驗中主要會用到的是頻率對時間的關係圖,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頻率的最大值與最小值。
實驗做完以後,會結合我們小論文最後一部分:理論與模擬的比較這一個部分,結合實驗,做出更詳盡,有說服力的論述。
都卜勒效應公式
因為是做時間對上頻率的關係圖,因此我們要用的就是一般一維的都卜勒效應公式。先定義 $f’$ 為觀察者(靜止)所觀測到的頻率,$f$ 為蜂鳴器發射出來的頻率,$v$ 為聲音的波速,$v_s$ 為蜂鳴器相對於介質的移動速度。以下公式:
注意到 $v_s$ 要代入的是切線速度(到時候會用角速度換算而來)
角速度與切線速度
角速度 $\omega$ 代表的是一秒內能夠轉動的弧度多少,其單位為 $\frac{rad}{s}$ ,要注意的是弧度沒有單位!從定義可以推導出以下公式:
而根據弧度的定義,我們知道 $\theta = \frac{S}{r}$ ,如果要求出切線速度 $v$ ,我們可以列出以下式子:
換句話說就是對距離作微分得到時間。其中 $S = r\cdot\theta$,代入之後得到:
有了切線速度之後,就可以直接代入都卜勒效應公式中蜂鳴器 $v_s$ 算出頻率了!
不確定度
不確定度可以分成 A 類不確定度以及 B 類不確定度,以 $u_A,u_B$ 表示。其中 A 類不確定度的公式:
B 類則是用儀器的最小刻度乘上$\frac{1}{2\sqrt{3}}$,到時候看看麥克風的規格再來算一下。而有了這兩個不確定度之後,就要算組合不確定度:
算不確定度都是取有效位數兩位,最佳估計值對齊不確定度的位數。寫成結果 X = 最佳估計值 ± 不確定度的形式。
實驗流程
- 設定轉盤轉速、蜂鳴器旋轉半徑(可以固定與觀察者的距離,因為這個距離對頻率不會有影響)
- 轉動旋轉圓盤,用麥克風接收頻率,並輸入軟體之後畫出f-t圖(先找出蜂鳴器在哪一個頻率區間的聲音是最大聲的)
- 找出每一組數據中頻率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,並與理論作比較
預期呈現方式(實驗表格)
這個表格是角速度對上蜂鳴器的旋轉半徑(公分)的圖,表格裡面的數字則是切線速度(公分/秒,可能還要做一些單位的換算之後代入公式):
w-r | 2.5 | 5 | 7.5 | 10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π | 2.5π | 5π | 7.5π | 10π |
2π | 5π | 10π | 15π | 20π |
3π | 7.5π | 15π | 22.5π | 30π |
4π | 4π | 20π | 30π | 40π |
這是理論算出來的結果:
會有兩個表格分別是理論的頻率最大、最小值,以及實驗表格要填入觀察的結果(用Audacity分析),形式大概就是長成上表這樣。
最後,我們打算固定轉動的速度(角速度),畫出頻率對上半徑的圖形(x座標為半徑、y座標為頻率),用兩條直線表示理論和實際測量的結果。
程式部分
將之前的程式碼的數字改成符合真實狀況之後,圖畫出來的效果很糟,因為之前都是以公尺為單位,當處理到以公分為單位的細微變化時,就會跑出很糟糕的圖形。因此,我們將之前的程式碼的時間變化dt改成 $10^{-8}$,使每一次的波的位移量盡量小,才能讓結果更精準。
這是有bug一開始的醜陋圖形:
加上了一點時間延遲的處理之後,若帶入上面的數據,與公式推出來的結果誤差會在正負 $0.005$ 之間,算時蠻精準的,例如下圖:
這個是用 $10^{-7}$ 為間隔的圖形,在最大最小值跟理論有些小的差距。因此,在求最大最小值的時候,會以 $10^{-8}$ 為間隔,缺點是跑得很慢就是了,因此採用直接把初始位置設在發生頻率極值附近,比較能快速觀察。
誤差約為 $3.5\times 10^{-4}\%$ 左右。
Praat使用
使用其他音頻分析軟體
剛剛下載了Sonic Visualizer 測試看看,果然可以分析每一個時間點中,各個頻率的強度為何。我先用手機播放400HZ以及4000HZ的聲音。下圖就是400HZ的波段,可以看到在對應的頻率強度最強,其他應該就是背景雜音的部分。
這是4000HZ的圖形,但他好像沒辦法完全做到時頻圖。
不知道這個功能可不可以使用,下面的圖形中,縱軸表示的是頻率,橫軸是時間,也就是時頻圖,用不同顏色來區分聲音的大小。可以看到前半部分黃色線是明顯的400HZ,而後面有一段由好多個點構成的線段(不太明顯,可能是聲音不夠大的結果)則是4000HZ。如果要分析這些的話,那除了聲音要夠大之外,頻率變化要明顯才能看得出差別。
上網查了一下發現 Audacity 好像無法畫出時頻圖(研究很久都沒有結果),所以找到了 Praat 這個應用程式,而經過一翻研究後的確可以畫出頻譜圖。
我們自己錄了一小段用手機播放出來的音頻,分析後的結果大概如下圖:
音檔分析結果:
經過實驗測試,未來將以麥克風收音後傳入 Audacity,匯出成音檔後傳進 Praat 後進行分析。
目前困境
[ ] 嘗試使用 Arduino 的蜂鳴器,太小聲,必須買大聲一點的蜂鳴器(出貨中)。
[ ] 跟據理論預測,頻率變化的量不太明顯,必須使用頻率較高的蜂鳴器才能讓頻率最大值最小值的差距放大,或變得更顯著。不過還是會擔心說頻率的變化會不明顯,只能等實際做做看實驗才知道。
目前打算用一個4000HZ的蜂鳴器進行實驗,希望在頻率表現上可以更加明顯(看到有大學實驗室是利用 40kHz 進行實驗,所產生的頻率變化應該會明顯許多)
實驗結果
V = 30,R = 5
V = 60,R = 5
V = 90,R = 5
V = 30,R = 10
V = 60,R = 10
V = 90,R = 10
—>